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文化

携清风做实事的“泥腿子”书记——钟山县燕塘镇聚义村第一书记 黄升栋

作者:燕塘镇 编辑: 审核: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发布时间:2018-07-31 08:29:00 浏览次数: 4037次 【字体:A+A-

黄升栋,男,汉族,平桂区沙田镇人,19907月出生,2013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10月参加工作,钟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2015年10月钟山燕塘聚义第一书记。

燕塘镇聚义村位于燕塘镇的西部,全村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2个自然村,总人口32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573人,贫困发生率为17.8%。

    在燕塘镇聚义村,人们经常看到一位骑着摩托车、不说土话说一口普通话的年轻人走村窜寨,与村民一起唠家旱田的大头菜浇水没有、母猪下了几个崽 ……,戴着草帽和贫困户一起深入田间地头,顶着大太阳摆放木耳棒 。走进聚义村,只要提到第一书记黄升栋,村民们都能如数家珍的说起他的事。在村民眼里,黄升栋既是书记,更像是家里的好邻居。全村人都亲切的叫他“小黄书记”、“泥腿子”书记。  

融入群众,成为一名贫困村村民

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他购置了简单的生活用品便住进了村里。他挨家挨户、田间地头,和群众聊天、拉家常拉生产情况,拉收入,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看群众有什么困难,对村里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对自己的产业有什么想法。他拿个小本子,随时记下来。同时给村民讲党的有关农村政策,不久黄升栋就基本掌握了村情。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最最紧要的。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群众的实际困难,黄升栋能解决的尽力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他就制定规划,想办法慢慢解决。

渐渐的村民发现这个骑摩托车窜来窜去的后生仔实实在在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村民一看到他就热情的招呼:黄书记这么晚了你还没吃饭吧。这么大雨把摩托车放这里避避雨。这么大太阳给你个草帽……;这个“小黄书记”慢慢的成为了他们的一员。

忧村民之所忧,乐村民之所乐

    “小黄书记,我们村口水渠的那个便桥只要下大雨都会漫过,我孩子去上学鞋子都冲掉了还好人没事”,“小黄书记,我这瓦房下雨漏水,但是我危房改造的钱不够”,“黄书记,我们村这里道路一直没硬化,人少凑不够钱一事一议修路”,“小黄书记,我不想去广东打工了,有什么可以在家里发展的”,“黄书记,村委的办公桌已经坏了,能不能换掉”……。村民的忧,正是横在他面前的一个个“忧”。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黄升栋开始谋划聚义村整体发展及精准脱贫的思路。为此,他多次与村干部、包片领导座谈,研究商讨,共同谋划。决定把村民最急需解决的“行路难”解决,村里的基础建设就列入了他的工作倒排台账中,条不紊抓落实。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以及后盾单位反映,争取项目。

为了村民能顺利危改,他找到砖厂、沙场、钢筋水泥店的老板,让村民先赊着建材;为了将设计水渠漫水的地方的涵管改成便桥,他多次找施工方和县里反应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变成小水泥桥,不用担心小孩子上学的安全; 为了改善村委办公条件,他回到后盾单位食品药品监督局向领导汇报;为了村里的自然村能硬化水泥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县党委、政府和扶贫办、镇里的关心和支持下,村里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荼。聚义村共硬化道路11公里,配备文化楼、篮球场、戏台等等。

“小黄书记,明晚我们村终于有水泥路走以前想都不敢想,村里的太公开他藏了好多年的酒庆祝,你一定要来”……。此时他是最快乐的,因为乐村民之乐。

筚路蓝缕,发展特色产业 

晚上去自然村召集村民给群众宣讲产业脱贫、创业脱贫的理念,努力转变村民陈旧的思想观念,鼓励村民学习科技知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脱贫致富。为了转变村民的观念,黄升栋组织带领村民代表去花山乡宝鹿村、平桂区公会镇,学习金银花栽培技术。村民参观学习之后,感触很深,思想上很受启发。随着村民思想的转变,村民合作社成立了聚义村委楼的光伏发电已经并网,每年能给村委增加近万元的收入……好事接二连三的发生。

为了村里能建成主导产业黑木耳种植基地,他晚上一户户动员贫困户报名种植、选基地场地、到钟山和公安以及两安之棒厂和贫困户一起运木耳棒、接种、扎孔下地。国庆节南方的天气还是很热,但是国庆节期间却是木耳棒下地的最佳时间。黄升栋此时心里关心并不是放假游,而是木耳基地菌棒下地的事情,整个月都和贫困户劳作在地里,贫困户都戏称:你这就是个“泥腿子”书记,不像坐办公室的。如今每亩木耳能给贫困户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基地也带来近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抓好党建促脱贫

聚义村处在贺州的西大门和桂林相接壤也是国道、高速、省道的交汇人员复杂。为营造村里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黄升栋着重加强党建工作。他定期召集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他以身作则,佩戴党徽,清洁卫生难的聚义路口,以营造良好村风貌。

为了动员贫困党员户莫显军等进行创业脱贫,起党员带动作用。他把县里的小额扶贫贷款政策、产业奖补政策等掰开揉碎的向他们宣传。最终决定选湖南永州的良种母猪进行养殖,带动了9户贫困户56人通过养殖母猪和肉牛脱贫。形成了党员带动贫困户积极主动脱贫的良好风气。

携党的政策而来,乘气正风清而去

随着贫困村条件的日益改善,村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书记。“书记,我的养牛6000元补贴到了,我买了瓶好酒今晚你一定要来”;“书记,你帮我赊建材建房不知道怎么感谢你,这是一包烟你收下”;“书记,水泥路修建好了还不用我们出钱,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我这包柚子自家种的放你摩托车上”……。

面对村民的热情,他都逐一婉拒:把这好酒退了,给小孩在学校加菜正长身体啊;老话新说不收群众的一烟一酒,要是我抽烟喝酒就更难找女朋友;把这钱买羽毛球拍和乒乓球台,小孩子更喜欢玩;这是你的柚子钱……。因为他深知,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面直面群众的党旗,自己的行为在群众中代表着党,是十八大以来的一个用实际行动宣传的宣传队,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树立在群众的良好形象,骑着摩托车的他就是一个流动的宣传者一个播种机播种党在群众心里的新形象。

一步一个脚印,黄升栋同志就是以“泥腿子”的实干和敢想敢做的精神,带领着全村群众实现村集体收入5.7万元以上,实现了2017年底聚义村顺利脱贫摘帽,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大步迈进!

正如他所说:“为我党和人民“十三五”期间最壮丽的事业——精准扶贫而奋斗是我最荣幸的事和充实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