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很有纪念价值的照片,它被挂在大厅的左边。在照片的前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而在毛主席身后的第三排中间站着这个瘦小身躯的就是陈庆管。
陈庆管,花山瑶族乡板冠村委小鱼跳村人, 1931年生,贫农家庭出身,高小毕业。新中国成立前他的生活特别困难,一家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新中国成立后他家分得了田地,生活相比就安稳多了。为此,他一生都对毛主席、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怀有深厚的感情。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1959年,陈庆管高喊入党誓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决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62年花山从燕塘公社分出来成立为花山人民公社,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当选了花山乡板冠村委的支部书记,担任支部书记后,陈庆管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为村民的利益着想。他只要看到村里的人家有困难,就先自己掏腰包给予帮助;看到村民哪里有矛盾纠纷,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并耐心劝说让双方最终以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样,陈庆管慢慢成为了成为了群众心中的好支书、好党员。
三十一岁那年 当选少数民族代表进京观礼
1962年9月初,县里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下达了关于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观礼的文件,要求从整个县是少数民族的支部书记里推选出一名代表去北京参加观礼活动,而陈庆管因各方面表现出色当选了少数民族代表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因此也成为了钟山县唯一一位与开国领袖毛泽东合影过的支部书记。
陈庆管回忆,当时整个梧州地区共有三名少数民族代表,一名是来自富川县的,一名是来自苍梧县的,而自己是代表钟山县的。当时他们是9月26日从钟山出发,到南宁与广西少数名族代表团集合,并经过了两天两夜的车程抵达北京。代表们在京观礼活动期间,还去了天津、沈阳、大连等大城市参观,在京活动大约是一个月时间。当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们这些来自全国少数民族的参观团,同时还一起合影留念。
少数民族代表团观礼活动,是从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即1950年开始的。毛主席、党中央一直没有忘记边疆少数民族兄弟,就决定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名义向他们发出邀请,到首都北京参加观礼活动。虽然当时全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还没有准确鉴别,但中央要求“争取一个民族不漏,一个代表性人物不漏”。自1950年少数民族参观活动的成功,使得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这一活动成为党和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延续到今天。
而陈庆管是在1962年被邀请去参加观礼活动的,同时也是带着任务去的。当时国家领导人就是希望通过参加观礼活动让少数民族代表回去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和谐,更好地为当地少数民族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礼活动结束后,陈庆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他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拥有‘三颗心’:对党和人民事业要有一颗‘忠心’;对本职工作和群众利益要有一颗‘全心’;对金钱民利和各种诱惑要有一颗‘平常心’!只有拥有‘三颗心’,才能勇往直前、坚持不懈,为民造福,为家乡百姓做实事好事。
履职尽责无怨悔 克已奉公为民利
1965年,花山乡发生特大洪灾,许多房屋、田地被淹没,其中板冠村委是6个村委当中受灾最严重的。据了解,板冠村委6个自然村就有三分之二人员受灾,三分之一的房子被淹。百姓受灾,这吃住就成了首要解决的大问题,为了尽早解决问题,陈庆管立马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讨论如何解决受灾群众的吃住问题。当时陈庆管也向上级政府请示过,但由于受灾地方多,政府当时并没有及时给予帮助。陈庆管突发奇想,觉得目前花山很多地方都像沙滩的,能否可以让沙滩变成稻田,即“沙滩造田”。最后经过大家讨论,陈庆管决定带领村民一起自力更生,把沙滩改造成稻田,当时房子被淹的群众暂时借住在没有受灾的临近村民家里。由于短时间内还不能种出稻谷,陈庆管就先向信用社请款解决燃眉之急,然后向燕塘公社提出了“沙滩造田”的申请,接着召集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开始进行“沙滩造田”,即从两边的山挑泥土填到沙滩上,改造成水田,然后种植水稻来解决村民的粮食问题,这也是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大概用了两年时间,板冠村委在陈庆管的组织和带领下,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村民之间也变得越来越团结,整个村委呈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景象。
1974年,为了保障花山人民免受洪灾的影响,县里决定筹资筹建花山水库,因工作需要陈庆管就被调去担任筹备花山水库办公室副主任。陈庆管,当时并没有因为换了工作岗位的而抱怨,而是认为筹建花山水库工作是一项更大的工作,也是关系到所有花山百姓的利益,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心中一直有这么一个原则,就是“党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为更好更快筹建好花山水库,陈庆管在工作期间,任劳任怨,不仅做好上传下达及协调的有关工作,有空的时候还经常到工地现场和工人们一起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水库早点建好。
1979年,经过5年的努力,花山水库终于修建好了,再下大雨百姓也不会受灾了。而陈庆管继续在花山水库办公室工作,每天定期检查水库的运作是否正常。他就是这么一位心系群众利益,百姓哪里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的好党员。
“我是党员,理应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一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陈庆管,不仅是一个尽心尽责的好支书,一个为工作任劳任怨的好党员,更是一位慈祥而伟大的父亲。
家有儿女数量多 教育有方均成才
陈庆管出生在毛泽东时代,当时提倡人多力量大,所以当时很多家庭里多育有几个子女。而陈庆管一生就育有7个子女,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七个儿女的家庭负担是相当重的,家里子女多,不仅要考虑基本的生活问题,同时也要考虑教育问题。陈庆管,不仅要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要做好一个父亲的责任,更要担负一个家庭的重大责任。
好孩子不嫌多。虽说有7个子女,但陈庆管却一个一个教育有方。每一个都是严格要求,并从小就教育他们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就算父亲曾当过支部书记也没有因此而有过特殊的待遇。
如今,七个儿女个个都已成家立业,育有子女。大儿子当过兵,现已退休在家;二儿子在钟山车站工作,如今也已退休在家;三儿子目前在花山水库管理所工作,主要是管理水库的正常运作工作;四儿子现在花山水电站上班,而另外三个女儿也都外嫁他乡,而且个个都算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陈庆管从1992年退休至今已经有二十几年了,但他还经常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也时不时还给村里的发展献言献策。陈庆管一生虽没有太多的风光业绩,但是他的认真做事、履职尽责、朴实无华的精神却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老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