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燕塘镇玉坡村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村美、业兴、民富、人和”为目标,紧扣广西清廉乡村建设“311工程”(清廉干部队伍提升工程、清廉制度机制完善工程、清廉思想文化培育工程三大工程和11项核心任务),创新“一二三工作法”提升清廉乡村建设“三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突出“一个引领”,汇聚清廉乡村建设合力。坚持党建引领汇民智、聚合力,依托“党建引领+”模式,开展清廉干部队伍提升工程,多渠道提升村“两委”干部工作能力,将清廉乡村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融合共建。以创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积极运用“三自一补”模式,依托“党建引领+党员互动+乡贤助力+群众参与”多方联动,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建成硬化道路、水渠、网红桥等一批项目,打造一批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推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构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党建引领+撂荒地整治+土地流转+产业基地”模式,发展芋头、烤烟、蔬果等产业3300余亩。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户”模式,成功引进“生态养殖+水上农家乐”农文旅项目,培育“玉坡生态鱼、玉坡香芋、玉坡土鸡煲”等特色产业品牌,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图为群众投工投劳开展环境整治
(二)建好“两个阵地”,激发清廉乡村建设活力。积极推进清廉思想文化培育工程,建好清廉文化和廉洁教育“两个阵地”,推动清廉乡村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建好清廉文化阵地。深入挖掘恩荣石牌坊、廖祥勋故居等文化资源,依托流传近千年的“孝廉文化”以孝促廉、以廉践孝,打造清廉文化阵地。深入推进清廉乡村与清廉机关、清廉家庭融合共建,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宣讲、“清廉家庭”寻找活动、渔耕孝廉文化活动,通过“传统文化故事彩调说”“村规民约诵读”“移风易俗快板说唱”等形式推动孝廉文化深入人心。二是建好廉洁教育阵地。大力推动廉洁教育阵地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电子屏等载体开展廉洁宣传,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由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给党员群众上党课,组织群众观看玉坡村孝廉宣传片,受教育人数超1000人次。组织开展廉政家访、谈心谈话等活动,对村支书、村“两委”干部开展一次廉政家访,对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引导党员干部算好“廉洁账”。
(三)完善“三项制度”,增强清廉乡村建设动力。大力推进清廉制度机制完善工程,健全完善积分管理、清单管理、互联网监督等三项机制,不断擦亮清廉乡村底色。一是完善积分管理制度。深化推行“孝廉文化+积分超市”积分制管理,实行积分兑换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制度,线上打造“天翼小天使”积分管理微信小程序,线下为发放纸质积分存折,实现线上积分、线下兑换,通过“每季一评比”评选出勤劳致富户、文明新风户等18户并进行特别奖励,以“小积分”推动基层“大治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清单管理制度。创新运用“清单制”和“一张图”治理方式,开展清单制上墙工作,明确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不应由村承担工作指导清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减负工作事项清单,规范村级管理服务事项运转流程,防范小微权力腐败,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自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三是完善互联网监督机制。探索推进“数字化”监督机制,线上线下齐发力筑牢清廉乡村“防火墙”。每月采用微信群“云直播”的方式,公布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去向,对群众关注的重点事项、关键环节、难点疑点问题,及时在微信群做好解释回复,实现“村务要清、财务要清,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打通村务监督“最后一公里”。
图为燕塘镇玉坡村委玉西自然村村民 在孝廉文化•积分超市兑换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