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凤珍,女,壮族,1962年12月出生,现任钟山县清塘镇新龙完小教师。她扎根乡村教育41年,努力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用“竹排”圆了孩子的上学梦,用耐心和爱心教会农村孩子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用坚守书写着乡村教师的初心使命。先后获得“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贺州市“巾帼建功”标兵、钟山县道德模范、钟山县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贺州市优秀辅导员等10余项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率先垂范
实实在在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这是莫凤珍思想、工作和生活的坐标,她以自我坦诚的待人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全校教师做表率。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莫凤珍能自觉加强自我政治修养,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教育发展信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工作、管理教学,依法治校,领悟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杂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一个学校的好坏关键在校长,作为学校一把手,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方面,她能够做到恪尽职守、勤恳敬业、任人唯贤、平等待人、与人为善,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勇于克服困难,能够与教师同甘共苦、共同进步;在抓班子带队伍方面,善于抓好学校管理,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组长的积极性,提出“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敢负责”的工作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倡导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民主管理,所在学校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她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上级各项任务,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优异的成绩,并逐步构成了学校的自身特色,校园氛围融洽和谐。
爱生如子,圆孩子的上学梦
从踏上神圣的教育工作岗位那一天起,莫凤珍几十年来都坚持在教育的第一线,坚守着心中的教育梦想,始终如一,默默耕耘,乐在其中,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每逢下雨多的春夏季节,带学生上学前我要看天气,带学生放学回家时我也要看天气。因为,我所在的李家寨和隔壁村的陆家寨的几十名学生上学放学都要横跨思勤江。在桥梁被洪水冲毁的那些年,这两个寨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靠摆渡撑竹排。天气晴朗的时候顺风顺水的,不用提心吊胆,一旦遇到下雨天,神经就绷紧到极点。”莫凤珍叙述道。2006—2011年期间,作为唯一交通通道的陆李大桥被洪水冲毁后,在没有渡桥的日子里,莫凤珍和她的丈夫始终用竹排撑,用肩背,每天准时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安全地来回护送于学校与家庭两头。五年来,附近上学的孩子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也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过河难而辍学。2012年,在当地政府部门重建新桥后,莫凤珍才不用撑竹排过河,接送学生上学。
2017年,莫凤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仍选择继续扎根乡村学校。她申请延迟退休,继续坚守岗位,做乡村孩子们的“引路人”。学生陆豫蓉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2020年已经做手术),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在莫凤珍再三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下,陆豫蓉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同时,在莫凤珍感召下,她也留在了清塘镇中心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因工作出色,莫凤珍被评为“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莫凤珍在学校担任了9年的教导主任和13年的校长,对她来说,岗位就意味着责任,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她能更好的认清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自觉养成良好作风,确保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廉洁自律要从大事着眼,从生活、工作小事着手。莫凤珍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成立了财务管理小组,凡大额支出,务必先讨论后列支,经教师签字后核销,及时公开学校财务收入事项,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在任校长期间,从来没有出现因职务的便利,发动学生家长征订各种教辅书籍,收取学习资料费等现象。坚持以身作则、从严要求,带头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到激情干事、干净做人、追赶超越。
莫凤珍秉持着“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的原则,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设施设备管理上,坚持“分工合作、细致到位、集体保养”等管理措施,几年来,设施完好、使用正常有序。甚至为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她努力钻研教学设备专业技术知识,亲自动手维修、保养教学设备。
在长达41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莫凤珍以奉献爱心、诚信育人、坚守情操、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准则,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勤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