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意,回龙镇东寨村党总支部书记,他用无私贡献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东寨大地,用理想信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任职以来,他深感肩上的重任,积极寻找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致力于本村的经济发展、致力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各项工作均排在了全镇前列,在村政事务的平凡工作中,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践行一个村支书的职责,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他先后被评为星级户、文明守法户,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三星级基层党支部。
作风正派,群众拥护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蒋华意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工资不多,事情不少,上级文件的贯彻落实,计划任务的分解执行,都坚持制度管理。为带好村两委班子,他先后主持完善了党员学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清洁乡村等各项制度,做到了有目标、有措施、有管理制度,使村委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具体要求和规范。同时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村官虽小、责任重大”的权力观,带头作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充分调动村两委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如何做好一名村干,他有自己的理论:“干部作风正派,多为百姓办事,百姓就拥护你,党支部也就有了战斗力,在群众中才会有说服力!”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是涉及全村发展的大事小情,他都先召开党员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凡事得大家商量,取得大家支持。也正因为如此,在东寨村,只要党支部号召的事,村民们绝大多数都是支持的。蒋华意明确要求:不管是什么任务,村干部、党员要行动在先,给群众做出个榜样,村民们就会积极行动起来。用其他村干部的话说:“这个村官,不是单一靠领导力量,而是他事事都带头,他说话办事我们服!”
宁亏自己,不负群众
东寨村土地肥沃、面积广,群众只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种水稻,但收入不高。2014年,蒋华意上任后,召集村民代表会议,针对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当地部分田地放荒,单纯种植水稻收入不高的情况,探讨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收的发展路子。本是经济能人的蒋华意通过与福建客商合作承包了村里500亩水田,以“毛豆+毛豆+西兰花(或西芹、芥蓝、秋葵)”轮作模式,创建了回龙镇首个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聘请村里农民种植,让农民坐地领租金,成为地租与酬劳兼收的“双薪族”。村里出租了500亩地,每亩600元,光是这一项,村里每年增收就达30万元,农民务工收入达60万元。“以前插禾又辛苦钱又少,现在在自己的地上种菜,不但有租金还有工钱收,土地流转后,自己家出租了2亩地,秋冬时节种植蔬菜领工钱,一年收入增长了几千元。”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高兴地说。
但是农业是风险较大,2015年春节期间,蔬菜市场价格低迷,加之天气不好,蒋华意蔬菜基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种植的蔬菜滞销,很多烂在了地里,这让蒋华意发愁了,产品未销出去,村民的工资无法发放。由于蒋华意平时为人憨厚、乐于助人,有些村民看到此情形,就提出不要工资,蔬菜烂在地里也让人心疼,把滞销的蔬菜拿回家里就算了。“宁亏自己,不负群众。”这是蒋华意一直遵循的理念,他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付清了村民工资,让村民过了个好年。他想着群众这么相信自己,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信任,他是要带领群众致富的,而不是亏待群众的。第二年,蒋华意总结经验教训,继续经营蔬菜基地,带领村里的6名贫困户开展“订单种植”,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成,使他们慢慢脱贫致富。
廉洁自律,造福乡里
他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公正处事,处处以群众的利益为重,任何时候都不损害群众利益,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他坚持经常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于群众来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对于他们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答复;一时不能解决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作为村干部在村里从不吃请卡要,村民办理危房改造、高龄补贴、低保救助等相关手续,他要求不得收费,能办的不得卡办,不能办的,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坚决不办。
几年来,作为一名村支书他时刻关注着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了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问题,他不知跑了多少路、看了多少冷脸、求了多少情、受了多少亲人的埋怨,但他还是咬咬牙挺住了。蒋华意时刻牢记着党的宗旨,并常说:“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时刻关注和及时解决好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无旁贷。”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蒋华意同志的工作重心。近年来,蒋华意带领村两委人员,多方筹措资金,在村里面修建了一口水井,解决部份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村两委会多次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群众代表会议,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建了东寨村环村道路,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