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文化

不辞羸病卧残阳 ——记钟山县司法局清塘司法所干警邓海棠

作者:县司法局 编辑: 审核: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发布时间:2018-07-25 17:36:20 浏览次数: 4007次 【字体:A+A-

邓海棠,男,1959年9月出生,1983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钟山县清塘镇司法所干警。邓海棠同志长期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他对党忠诚,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为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近年来,邓海棠同志在年近退休、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甘愿把热血和年华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充分体现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淡薄名利、任劳任怨的高尚情怀,无愧为公务人员勤政廉政的楷模。

一、忠诚履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基层司法所的各项工作

2000年,因工作需要,邓海棠同志从清塘镇党委委员调任到清塘司法所工作,成为一名普通司法干警,一干就是18年。他淡薄名利,不计得失,把自己曾经作为一名军人的听从指挥、不畏困难、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带到基层司法工作中。清塘镇属于大乡镇,村广人多,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该镇矛盾纠纷较为突出,每年需要调解大量的矛盾纠纷。邓海棠同志和同事们齐心协力,深入村寨,向群众宣讲法律政策,调解矛盾纠纷,他本人每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在百起以上,深得群众的信任,确保社会稳定。邓海棠同志家在农村,每天上下班有较长一段路,要经过多个村寨,在下班回家路上,常常遇到一些突发的矛盾纠纷,无论多晚,也不管家里是否有事,他都不忘自己的职责,一定要调解好,或者平息矛盾,确定不致激化,他才回家。2017年8月的一天傍晚 ,他下班回家途经新龙村务黄家寨,遇上高速公路施工方因堆放施工材料用地与当地村民黄某发生纠纷,双方情绪激动,险些动手。邓海棠同志见状,不顾天色已晚且自己重病在身,立即停下摩托车,上前调解,直至双方情绪平息,答应到有关部门作进一步处理。看到双方人员全部离开现场后,邓海棠同志才离开回家。

从2013年起,根据所里的分工,邓海棠同志负责法律宣传和社区矫正工作。他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一方面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律宣传,每个学期都到辖区的各个学校进行法律宣讲,经常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法律政策,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年来,邓海棠同志组织、每年参加各种形式的向群众宣传法律的活动数十次,每个学期到到学校宣传法律都在 5次以上。另一方面,他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充满爱心,他并没有因为所负责工作的变化而不参与调解工作,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群众的信任,成功调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二、淡定从容,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病,他选择依然坚守

长期忘我工作,致邓海棠同志积劳成疾,但一心扑在工作中的邓海棠同志对自己的身体却很少在意,偶感不适,就随便找点药吃,或者挺一挺就过去了。直到2017年4月,在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邓海棠同志被检查出巨型肝癌,并转移至肺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坚强的邓海棠同志没有被击倒,他积极应付,乐观面对。在冷静的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思考后,他没有到更好的医院进行住院医治,而是选择中草药进行保守治疗。难能可贵的是,在确诊病重到至民间医生寻药,仅几天的时间,身患重病的邓海棠同志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最初的一段时间里,除了知情的几位同事,前来办事的群众以及镇里其他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职工,几乎看不出和平常一样努力工作的邓海棠同志身患重病。一直到他极为消瘦,同志们才有所觉察。镇里和司法所里的领导和同事心痛他,叫他不要过于劳累,多休息,他总是笑着答应,但一年多来,他除了定期到民间医生除寻医问药的一两天外,几乎天天上班。就是外出寻医问药的一两天,也严格办理请假手续。从家到所里有六、七公里的路,他乘坐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他和往常一样,和同事们走村串户,走进校园,进行法律宣传,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三、廉洁自律,他始终守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底线

邓海棠同志一直以来清正廉洁,他坚持原则,秉公办案,在经手办理我无数案件中,严正拒绝过许多“意思”,从未收受当事人的好处,深得群众爱戴。就是罹患重病以后,他首先记住的也是坚守廉洁的底线。由于邓海棠同志被确诊身患重病后,从来没有住过院,医药费无法报销,所有的费用都得自己掏腰包。定期的检查和到民间医生的诊所拿药,每月要花费五、六千元,耗尽他工资和积蓄,他宁可向亲戚朋友借,也不向组织伸手。没有以各种名目向单位报销过一分钱。每个月一次到300多公里外的梧州市岑溪一民间诊所问药,作为司法所的“元老”,他每次都是自己搭乘班车往返,从来不叫单位派车接送,没有要求单位报销车费,更没有在办理案件中向当事人索要“好处”。在自己身体状况不好和经济状况困难的情况下,邓海棠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守住底线、守住自身清白。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朝诗人李纲的诗《病牛》刻画了一头劳苦功高,但已筋疲力尽,却没有怨天尤人、消极沉沦,而是志在众生、唯讲奉献、别无他求的老牛的形象。邓海棠同志默默奉献大半生,虽然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他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积劳成疾依然坚持工作,不正是这样的一头老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