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文化

《中国国学十杰精编》(蒙新庭卷)推介小辑

作者:钟纪宣 编辑:陶雪燕 审核:蒙新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发布时间:2015-01-23 11:40:17 浏览次数: 4548次 【字体:A+A-

《中国国学十杰精编》系霍松林主编、彭诚执行主编,由中央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全国十位作家的诗文,以古体诗词为主,兼发现代诗、散文和小说,广西钟山县蒙新庭的作品收录其中,以自由诗和散文为主,现对其作者进行有关介绍,辑录他人的感悟和评论文章4篇,以飨读者。

蒙新庭,笔名蒙胧,曾任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瑶族,中共党员。中国国学协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电教信息中心特邀通讯员;贺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钟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钟山县社科联委员,现任钟山县纪委正科级检查员、研究宣教室主任、电教信息中心主任(兼)。该同志长期坚持中学文化教育、国学文化教育以及党风廉政教育,除了做好本职党务工作之外,还进行文化、教育、宣传、文学创作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编有《钟山文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刊》,有诗文入选《中国国学十杰精编》(中央文艺出版社)、《共和国诗典》(作家出版社)、《中国当代青年抒情短诗精粹》(金陵书社出版社)。在《人民文摘》、《党风廉政教材》(中央编译出版社)、《当代广西》、《今日南国》、《贺州文学》、《贺州日报》、《今日贺州》、《春泉》、《钟山文艺》、《钟山风》、《今日钟山》等刊物发表多篇诗歌和散文。2014年被中国文学艺术协会、《共和国诗典》编委会授予中国文化领军人物荣誉称号。获国家级荣誉2个,自治区级荣誉10个,市级荣誉15个,县级荣誉5个。

                               心灵的阅读

读蒙新庭文章有感

潘文斌

阅读,尤其是心灵的阅读,让我们常常会被文字的力量而感动。近读蒙新庭的集作《中国国学十杰精编》,就常常陷于其文字的优美景域,思于其内容的深刻情调,执着于其思想的温暖色彩。这样的阅读感触,有过,但不多,尤其是身边熟悉的作家,更是难能可贵。

描写心灵,注重内心感受,品悟灵魂的呼唤,是蒙新庭作品最大、最显著的特点。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心灵、灵魂等为题,如诗歌《午后:一次与心灵的对话》、《群众路线之魂》、《五一口号之魂》等,散文《文字之外的心灵阅读》、《心灵的味觉》、《良心的守卫者》等,每一篇文章都让读者有独特的心灵体验,让我们在受到情感的熏陶的同时,会随着他思考的方向,深吸一口气,静静思考自己的人生,坦然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注重心灵即关注人性,歌颂真性情,给读者以满满的人文主义温情。在充满变化、物化的时代,自由是一种精神,心灵的自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由。我们能时不时,心无旁骛地做到坐在阳台上,静享阳光,作一次与心灵的对话吗?能在读诗,读出人类的共同人性:童心、母爱、亲情、青春,以及爱情吗?我们能管好自己的欲望,认识自己,祛除恐惧、愤怒、悲伤的情绪,去过自然、真实、简约的生活吗?对这一点,蒙新庭认真进行深思,他的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静 ,在静里思考人生意义,思考心灵价值,思考人文方向。

作品要反映政治,影响政治,是其第二个显著的特点。蒙新庭在为钟山文学刊物《钟山风》复刊撰写的卷首语《重返文艺的春天》里写到:文学创作要发挥其影响政治的功能和作用。文学在为政治服务的前提下,确实不能单纯成为政治的传声筒,但文学的艺术性和政治性怎样结合,却是一篇作品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也是一个难点。他始终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影响政治的走向,当然,这种影响大多情况是正面影响。政治事关我们的权利和生活的诸多方面,好的文学作品就必然不能不反映我们应该有的权利追求:对爱的渴求,对美的执着,对自由的热望,对幸福的追寻,对人类基本道德价值和人道主义的坚守。蒙新庭的观点,拟接近于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说的:文学必须干预政治。他的作品从来都具有政治性,是政治性、艺术性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无论是诗作《小平,您走好!》、《守望那片绿色》还是散文《问题官员应具有忏悔意识》、《沐浴在融融的党性之中》都是如此。

接地气,反映基层一线,描写人民大众,是其第三个特点。接地气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出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化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蒙新庭很多文章就写身边人、记身边事,展现现实生活,描绘人生风貌。诗歌《八月的哀思》、《有一种声音》真挚、真实、真情,描写了同事的故事,工作的状态;散文《写给姐》,更是作者心绪的真诚流露,姐姐平淡温暖的光辉形象总会深深地印在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心里。他还有不少作品反映了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如《桥头前,一位永远行走的残者》等。

细细品读蒙新庭韵味无穷的著作,读浓了夜露,读瘦了月华,心灵与视野也渐渐读宽了、读阔了。

(作者系钟山县社科联办公室主任、钟山县作家协会秘书长、钟山县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 )

                                       来自地气的正能量

                                                                                  评蒙新庭国学佳作《守望那片绿色》及其他

                                                                                     莫恃寅 

《中国国学十杰精编》收录作家蒙新庭佳作近三十篇,不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抑或感悟,字里行间都散发出一种社会正能量的气息,读后催人向上,值得点赞。

何为社会正能量?公认的社会正能量是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文艺评论多了一串定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往往专指那些正面的、正统的、主流的、歌颂的文学作品,否则最起码被指为不怎么正能量。

蒙新庭的国学佳作《守望那片绿色》就从批判的角度给读者传递社会正能量,打破了人们那种公式化的定向思维。

这是一首自由体的诗,借用泰戈尔《我的忏悔》里的一段话作题记,点明诗的主题思想。一只鸟儿天生就会在树林间飞翔、觅食、筑巢,我凝望小鸟的一切动作,我在他的欢乐中感到怡然。这段话把一幅广阔的大自然的生态画卷展示在读者面前:鸟儿树林飞翔觅食筑巢。假如没有树林,鸟儿能在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或黑土高坡繁衍生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凝望小鸟的一切动作,我在他的欢乐中感到怡然。这句话体现了泰戈尔的观点,当然也体现了蒙新庭的观点。

自由诗《守望那片绿色》一开头就直奔主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那满目疮痍和斑驳的现状:树根不再高耸的失去了林冠的寂寞的;黑土和黄土干裂而痛苦的;绿洲的残痕风沙掩埋后的;淤泥长江冲决堤防后的;小船黄河下游断流河道上歪斜的;东北虎的哀鸣濒临灭绝的;悬浮尘粒都市上空弥漫不去的

在诗歌里,作者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地球环境如果任其恶化,总有一天会上演清风朗月不再,小桥流水全无的悲剧,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灵还能繁衍生息吗?

试想一下,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稍有良知的作家还能盲目乐观吗?回答当然也是否定的。

紧接着,作者在诗里开始寻找他孩童时代嬉戏的绿草地、家乡古朴透逸的石板路、原野的玫瑰和八月郊外的野芍菊

那些成片成片的绿色哪里去了?

作者踏在坚硬冰冷的水泥路上,仰视无语的冷月和隐退的繁星,心情万分沉重,仿佛心底垒满了石块。作者陷入了沉思,整个人类陷入了沉思。

沉思过后的作者大声呐喊:

让贫瘠的斜坡爬满绿叶吧!(如婆婆丁蒲公英什么的)

让两只鸟在温暖的巢里依偎吧!(似情侣也行)

让一棵树嫁给另一棵树吧!(像银杏)

作者非常珍惜大地子民那份曾经的天真无邪的童心,他相信通过全人类的努力,总有一天地球会再现更加令人欣慰的美景:清且涟的河流,绿无崖的山脉,江枫渔火,寒山远寺

作家蒙新庭系花山瑶族乡人,从小就与绿水青山结缘。他写这首诗之前,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惨遭严重破坏,原本苍翠葱茏的山头早已满目疮痍,他痛心疾首。然而,开发资源,利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这些都是属于政府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很多属于短视行为,他却不能公开与政府唱对台戏,他毕竟是享受这一级财政供养的国家公务员。他每次回家路过乡政府时都会发出一番无奈的感慨,因为原本的绿水青山已被满目疮痍的乱象所取代。他想学良心的守卫者李昌平,冒着人生进退的风险上书总理《我向总理说实话》,然而自觉能量不够。

据悉,我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大规模的石材开采以来,自然植被遭受十分严重的破坏,花山只是这种乱象的一个缩影而已!

据悉,我县每年石头(含大理石、花岗岩之类)各种税收是一百三十多万元(2013年数据),照此推算,大规模石材开采至今,全县的石头税收充其量也就三千多万元,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得不偿失的亏本买卖。

有一则民间传说传得很广,几乎妇孺皆知。相传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儿时一起放牛的发弟们相继上京找他叙旧,都想求他赐一份差事谋生。朱元璋的发弟们生怕朱元璋记不起自己,就有意把儿时给人放牛时如何如何偷偷宰杀地主的小牛煮来吃以及又如何如何骗取地主相信小牛掉下山缝的事绘声绘色地叙说一通,还说启发弟们如何如何玩轮流坐龙椅当皇帝的游戏,说得朱元璋龙颜大悦。然而,当说到发弟们为了抢吃芋头打烂瓦缸时,朱元璋突然龙颜大怒,把发弟们给杀了。最后上京的一个发弟就比较聪明,他找到朱元璋后,也怕朱元璋不认自己,也一五一十地叙说了儿时一起给地主放牛的情况,当叙说到生活窘困时,这位发弟慷慨激昂地说:我们这帮发弟一起捣毁了瓦缸寨,活捉了芋将军。当然,这位发弟获得朱元璋赏识重用。

也许蒙新庭受到这则民间传说的启迪,他并没有赤裸裸地暴露由此引发的各种灾害,而是以自由诗的形式委婉地再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那满目疮痍和斑驳的场景:不再高耸的失去了林冠的寂寞的树根;干裂而痛苦的黑土和黄土;风沙掩埋后的绿洲的残痕;长江冲决堤防后的淤泥;黄河下游断流河道上歪斜的小船;濒临灭绝的东北虎的哀鸣;都市上空弥漫不去的悬浮尘粒&

本文作者有理由相信,读者通读了这首自由诗后,会自觉地、无争论地承认并接受这样的一个观点:爱护生态其实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来自地气的社会正能量!

(作者系钟山县作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著有《冬阳暖融融》)

                        干净的文字

冬夜漫读蒙新庭作品感悟

              班忠献

     案头摆放着一本散发浓浓书香气的《中国国学十杰精编》。这是两个月前,钟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蒙新庭赠予的。赠送时,他说我就不搞签名了,干净利索,不求留名。这句话,待我读完其作品后,用来形容其文字十分恰当,正所谓文如其人。

作家慕容雪村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小学四年级刚写作文时,班主任说的把故事讲明白,别说废话。当一个作家越写越到最后,恐怕就只剩一针见血的文字了,就如鲁迅。不必太多文采和粉饰,读起来却入心入骨。

在《中国国学十杰精编》蒙新庭卷里,《写给姐》这篇三千来字的文章里,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当读到依稀记得,开学第一天,是姐牵着我的手把我交给了老师,交给了学校,交给了幸福。时,有点鼻酸,满满的感动。《写给姐》是作者十几年前的文字了,可以说这类怀念亲人的文字定是发自作者内心最深处的肺腑之言。无需渲染,不用刻意描摹人物伟大形象。就这样,姐真实的在作者的生活中走过,把一个又一个弟弟拉扯长大读书,后又默默远嫁他乡。

清楚地记得,我读中师那年开学时,为学费不够而发愁,姐从妈无奈的脸上读懂了什么似的,转身掏出了身上仅有的10元钱,塞到我手上,我握着散发着姐体温的10元钱说不出话,一种融融的温情遍布全身。从那以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这样细小而温暖的感人细节,在这篇文章中常常出现。不用一个姐十分关心我,对我很好,姐是如何如何的爱我们等等这些歌颂语气。就一个平淡而真实的例子,让读者从骨子里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姐是那样真实,那样有爱,那种远嫁他乡,心挂娘家,割舍不断的浓浓亲情。

姐是流着泪走出生活了二十几年的老屋的,没有贵重的嫁妆,走出了大山又走进大山,从贫穷又走向贫穷。这就是上世纪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真实写照。小时,姐弟多,放弃读书的机会,割草、喂猪、打工,把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留给了弟弟妹妹。为家庭献出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出嫁后,心里最放不下的依旧是那养育自己二十几载春秋的娘家。

在党政机关上班的蒙新庭,在话语自由权不是很宽松的政治语态下,他也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文字表述的方式,如《良心的守卫者重读<我向总理说实话>》一文。这样反映底层市井百姓真实的话语的文字在这样谨慎的机关文化氛围中,是极为少见的了。真实就是心灵的自由,读李昌平,确能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共鸣。我只崇尚那些能够真实地思考和言说的时代发言者。从这点也可看出作者在为人处世中坚持的一种原则真。

我和蒙主席有诸多共同爱好者,爱文,喝酒,甚至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南方周末》,比如关注台湾两党制政治生态下的共荣共生或者所谓的民主政治等。相同的爱好让我们久不久相聚,小磋两杯,共聊文学。我来自桂西北,每每酒后,他总爱说,桂西文学异军突起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如广西著名作家多产于桂西,河池作家群等。

蒙新庭的诗歌也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诗歌确实非常干净,非常朴实。摘录《一位永远行走的残者》一些诗句,共品。

      他只是一位残者

      双脚  是高低不平的

      左手  总是弯曲着

      永远保持一种姿势

      而健康的右手  

推着一辆木盒车   一辆

用四个轴承组成的独柄手推车

手推车上   放着几个矿泉水瓶

或者一些杂物

在我的视线中

他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行走

永远在行走   匆匆

又匆匆

凝望  残者远去的背影

我看到了真实的市井

知道了  什么叫坚持和守望

什么叫社会底层  以及

底层的尊严

在这个诗歌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年代,能读到这样的诗,确实眼前一亮。他不用华丽的文采,不用太多深奥的文字,就这样,直抵心灵深处。有一股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

    最后,以作者《哦 珠海》的一节诗来结束这篇文章吧,共同品读。

我的老乡朋友

很认真地驱车前行  带着我

环绕市区  缓缓流动

炎炎烈日  我们只是坐在车上

环视这座年轻的城市

来到可以遥望澳门的地方

才走下车来

聊聊澳门的赌博澳门的繁华以及

澳门与香港的同与不同

一国两制  成功与否

上流社会  纸醉金迷

只有最市井的普通老百姓

冷暖自知  那么珠海

你们呢

哦  珠海

(作者系钟山县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在全国省市各级报刊发表散文10万多字)

                                            文字以外的心灵阅读

                                      漫话蒙新庭其人其文

                         梁春红

于我而言,蒙新庭其人其名似乎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实际情况却是,与他真正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交流的机会也非常有限。有这样的感觉,也许应该源于平常工作中同行间有意无意的闲聊,也或许是因为互相对于文学话题的共同关注不管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今天能有机会好好写写有关他的故事以及他的作品,就成了顺其自然而又很愉快的事情。

第一次听到蒙新庭的名字有点遥远好多年前在办公室的同事话题的片言只语中罢,在朋友闺蜜间细细碎碎的八卦闲聊里罢关于蒙新庭的最初零星信息,应该是他作为钟山中学的语文老师是颇有才气和人缘的。后来的一件生活小插曲,才算是有意识地记忆了他的名字。在电脑刚开始普及的早期,因为热衷于混迹网上的一些教育教学BBS论坛,我开始写一些小文章和课堂教学随笔,还在钟山信息网文艺长廊版块里做了两年网络管理员。2008年12月1日,广西初中课程改革探究课现场教学比赛在南宁体育馆举行,我在南宁全程观摩了由各县市选送的14位老师的现场教学。12月3日,我分别在天涯博客与钟山信息网发表题为《全区初中课程改革探究课现场教学比赛》的文章,从个人角度解读和点评了14位选手的教学特点和课堂理念。第二天上午,信息网的李成峰忽然打电话过来说:你的文章写的很精彩,反馈不错啵,有人对你是大为欣赏,赞誉你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专门向我打听谁是老太婆呢!老太婆就是我在信息网文章里用的网名。这个打听老太婆的人就是蒙新庭,当时他已经离开钟山中学,改行在县纪委从事党风廉政研究宣教工作。这件事情虽然很不足为道,却让我感受到了他作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真诚情怀,颇有好感这些教育随笔,我始终以为读者是很小众的阅读群。因此有人关注且把这个文章当作话题,而这个人还不是教学领域的人,确实让人出乎意料。

初见蒙新庭也是很有意思和小有趣味的。印象里的蒙新庭应该是略带忧郁气质、敏感慎思的斯文小男人一样,因此当眼前的人物竟然如此高大威猛的形象,心中着实莞尔。

关注蒙新庭的文章是在参加县文学作协的一些交流活动开始。蒙新庭的文章给人的感觉首先是扑面而来的一股凛然正气。这固然与他的社会职业责任分不开,更是体现了他对这个社会真诚的关注和期待。作为一个从政者,他属于勤政的人。他的文章频繁出现在《当代广西》、《党风廉政教材》、《贺州文学》、《贺州日报》等刊物上。《问题官员应具有忏悔意识》《沐浴在融融的党性之中》《五一口号之魂》《良心的守卫者》《平淡,一种从容的生活状态》《奉献》等文章,不仅对社会的现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思考,还真实再现了现下草根英雄的生活命运,满满当当的正能量中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能否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否敢于表露自己的内心,是评判这个作家对文学、对世界是否真诚的一项标准。无论是文章还是在生活中,蒙新庭的真诚是无处不在的。在不多的几次见面里,大都是在各种文学活动场合中,偶尔在个人小圈子里互相遇见。我们所聊的话题却都是一如既往地随性和无拘无束。记得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天下午,莫恃寅、蒙新庭和我三人在一个小吧座里闲聊。当时说起莫言的文章《蛙》,就由《蛙》揭示的计划生育工作说到文章的政治性。蒙新庭说,一个作品必须关注社会,不能沉溺于个人情感,没有政治性倾向的文章是不成功的,他又对着我说你的散文写得很不错,但还缺乏一定的生活广度和社会深度。我倔强地嗤笑一声说,你是有党性的人,我不和你比。他看出了我的小情绪,和莫恃寅一起都笑起来了。其实,蒙新庭不止一次说过这个问题,在《重返文艺的春天》一文里就写到文学创作要发挥其影响政治的功能和作用要努力寻找与时代脉搏的结合点。2014年10月,钟山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他发表了个人感言又再次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强调每一个文学工作者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蒙新庭同时又是可爱的大孩子一般有着柔软的温情。《写给姐》就是一篇情意缱绻的抒情回忆散文。昨天陪老父亲喝油茶,我说到正在读蒙新庭的文章。父亲说,蒙新庭这个人为人很好,真诚厚道,他写姐姐的那篇,真是很感人!除了《写给姐》,还有《写给D君》、《教鞭》、《期待》、《一种情绪》、《午后:一次与心灵的对话》、《心灵的味觉》、《文字之外的心灵阅读》等诗文里,都可以感受到蒙新庭内心深处的悠远柔情。

我想,应该感谢高大威武而充满孩子气的蒙新庭带给我们扑面而来的正能量,感谢他的真诚的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同时,也感谢他的执著、担当与真诚。

所以,在这些文字的最后,我忽然想到用蒙新庭《文字以外的心灵阅读》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窃以为再恰当不过。

(作者系钟山县第一中学教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凉淡淡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