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文化

党旗下的贺卡

作者:蒙新庭 莫恃寅 陆长风 编辑:陶雪燕 审核:蒙新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发布时间:2014-03-14 17:14:03 浏览次数: 6330次 【字体:A+A-

  九龙借身的癸巳年夏至刚过,钟山大地云蒸丽日,柳拂轻风;思勤江畔花繁树茂,鹊唱枝头。
  正值中国共产党迎来九十二岁生日那天,红花镇的全体共产党员几乎在同一天手捧着一张政治生日贺卡,锤子镰刀徽标下面印着入党誓词和祝贺语。
  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缘何让中共红花镇委员会如此惦念?
  也许,以下几个小人物的工作段落可以作一些诠释,作为红花镇共产党员的缩影,尽管他们没有什么耀眼的光辉背景。

廖福来,年近半百还入党
  他,是红花街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的农民,其貌不扬,但性格温顺态度慈祥,街邻中口碑极好,2009年入党时他已经年近半百。
  廖福来入党的事一时间在红花垌引发轩然大波。
  一些人对他入党深表不解:要提干也不会到这个时候了,凑什么热闹来着?
  还有些人极尽挖苦之能事,编了顺口溜加以讽刺:三十不官,四十不富,五十磕头死门路。
  然而,不管是挖苦也好讽刺也罢,只要不是直接听到的,廖福来就把它当作耳边风;一些风言风语如若是直接传进耳朵的,且不论是善意还是恶意,廖福来也从不跟别人理论长理论短,总是那句话:村党支书给我几个小孩垫支学费直到毕业,我也要学习学习支书呀。
  不过,红花街左邻右坊的绝大多数心中还是有一杆公平秤的,外面到红花垌的人只要一问起廖福来入党的事,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似乎背书般地说这么一句话:廖福来比共产党员还要共产党员!
  应该说,大多数左邻右舍的评价是客观公平公正的,廖福来入党前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大量应该是共产党员去做的工作。以下的几个数字可以佐证:廖福来的三个小孩上中学时,母亲病逝,上学费用全靠借支,孩子一度产生打退堂鼓的念想;新世纪的头几年,三个小孩考上大学时,父病求医已花费近三万元。就是在这种既有外债又有内债的情况下,廖福来处处事事都能向先进的街坊和干部看齐。中心校筹资捐款时,他捐款310元(村干部捐款318元);麦岭修路筹资捐款时,他捐款208元(村干部捐210元?);公安二中筹资捐款时,他捐款160元(村干部捐170元?);红花戏台筹资捐款时,他捐款320元(村干部捐款330元?)
  每逢镇村干部来突击各项中心工作,或是为群众排忧解难,诸如危房改造等等,只要廖福来碰到了,他再忙也要撒下功夫煮油茶招待客人,配合镇村工作
  廖福来入了党,尽管不是什么干部,就连村民小组长也不是,然而,他的做派还是向村干部看齐。
  众所周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重活脏活累活基本上压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以及留守儿童的肩上,再加上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传统农业生产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更无利润可言,不同程度导致耕地丢荒。
  廖福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尽管大家都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却这样来糟蹋土地,确实不应该。他的三个小孩陆续上中学的那些年头,他家每年都租十多亩田来种植水稻,加上自己的责任田,每年复种水稻近四十亩,从小道理说,一是解决温饱问题,二是解决学费问题;从大道理来说,可以带动更多的人种田。虽然廖福来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无异于笨鸟救火,明知无济于事,然而却尽力了,问心无愧。
  2010年,也就是他入党的第二年,他利用亲戚关系,引进外地老板到红花垌,利用夏收过后的闲置水田连片开发高粱种植园,一是创效益,二是最大限度减少荒田。尽管在租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诸如老板只收高粱尾穗,大量秸秆却还长在田里,农民有意见。为了实现农民和老板的双赢,廖福来使出浑身解数,实现了合同有效期的最大化
  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廖福来的风采!

钟裕森,三十五载村官路
  钟裕森的党龄与工龄仅差一年,一九七三年高中毕业即走上讲台挥舞教鞭,次年底参加中共党组织,又从校园走进军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八年退伍回乡即干起村官至今。
  在换届的礼炮声中他当了村支书,那是一九九八年的事。此前,他已经当了二十年村干,也算是鸡头上的肉,大小也是个冠(官)。如今他自认为他已经是村委里正点的一把手了(尽管到处在热议村主任大还是村支书大),那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该怎么烧?其实他心里也没有多大的底。他想,既然组织和群众信任就干吧,要干则干出点名堂来,一是不想给组织抹黑,二是在群众面前抬得起脸。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当务之急是得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耕好,要管他人瓦上霜,必须扫干净自家的门前雪。正值村里人扎紧钱袋聚财起房子的档口,他将主要精力和有限资金投放到精品农业的开发,没几年工夫,他就给自己的幸福之家再添了全套家电,还装了两台空调外加两辆摩托和一台电动单车。此时,他家的人均现金收入每年都达到四千元以上。
  村委干部每年都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调解各种纠纷。钟玉森认为,尽管说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有纠纷,然而,村支书也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耗在调解处纠上,对一些久拖未决的纠纷就是要采取快刀斩乱麻的办法,调解调解不能只调不解,也要让一些可预见的纠纷消失在萌芽状态。
  他所成功处理的村委和群众的纠纷就是一例。现在使用的村委会办公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所占用的土地是用村委会的机动田换群众的宅基地换来的,好好地你需他要,公平公正公开,手续完备合法,为什么会有纠纷?为什么又久拖未决?钟玉森了解到,纠纷的结症在于地势问题,当时基建工期紧,资金短缺,包工人员耍滑头,高低悬殊明显的地方没有填平就交付了,也验收过关了,后来群众意见很大,导致大纠三六九小纠天天有。对于小菜一碟的纠纷,军人出身的他只一挥手,村委会的大小干部,不管支书也好主任副主任也罢,还有管文书的,管青年的,管妇女的,管治安的等等统统上阵,久拖未决的纠纷,只需几天时间就搞掂,村委干部和群众皆大欢喜。
  无独有偶。去年藤村房屋纠纷本来经村主任和副主任调解就已经处理结束了的,然而方法简单,处理得不够彻底,气候适宜立即死灰复燃。纠纷的结症在于相邻两块田的田埂,本来各占一半,那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建房户未经协商许可即把田埂全部占完,垒成石墙浇上水泥。另一方不服,只要一见到村委干部就问:村委管不管?还扬言要动用极端手段来个鱼死网破,村委会的很多干部都不愿见到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的确有理有据。为了摆平这单纠纷,钟玉森特意跑到县司法局,请教他们的调解专利模糊调解法,现炒现卖还真管用,随时可能大打出手的房屋纠纷在他的诱导下化干戈为玉帛,白纸黑字达成协议,垒成石墙浇上水泥的一方不占田埂,另一方也不用补钱,双方共同享用。
  钟森有句常挂嘴边的口头禅:一家富裕不算数,童叟有钱才起步。也正是为了这一目标,原先镇里曾先后派出了二十多人的种烤烟种马蹄工作队下到本村委的螺寨搞试点,动员了近二十天,然而,却无果而返。钟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跟群众算了两笔账。
  烤烟经济账:出租水田一百亩种烤烟,烟草公司把税利返还全部给镇政府,政府又返还三十个百分点给农户,这样一百亩水田获益十多万元,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剥烤烟等季节性的手工轻活,每人每天收入六十到七十元;
  马蹄经济账:每亩成本两千到两千二百元,按平均每斤十二元保价收购,亩纯利一千元,挖马蹄这些轻松手工活童叟皆可参与,每天收入也有六七十元。
  钟玉森的铁算盘把螺寨的烤烟经济和马蹄经济算活了,还扩展到全村委所辖的自然村寨,还出现了烤烟状元和马蹄状元。
  这就是连任几届俄柳村党支书的钟玉森!

莫怀逢,淡泊清风园丁情
  冬日腊八节的头一天,山区的天空时明时暗,甚至还飘起毛毛细雨,不是歇工胜似歇工,街路行人渐渐稀少,此时此刻,作者在红花中心校又一次采访了还正在上着课的莫怀逢老师。
  初次采访他的,那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他呕心沥血,创造了采风式作文授课法,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九九六年,红花中心校考上县一中和二中的考生三十九人,全县前十佳的第一名和第三名均出自该校。采风式作文授课法深得县地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青睐与推崇,他的头上也因此被陆续堆筑起不大不小的几圈光环:梧州地区优秀教师;钟山县优秀教师和普及实验教学先进个人;钟山县人大代表和钟山县第十二次党代表。
  莫怀逢的最高学历充其量只是中专,他只到过县师范学校作短暂进修,不算学历。然而,他却以常人难以忍受的超强毅力博览群书,走出校门博采众长,指导学生攻克了一道道语文学术难题,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作文写作尖子生,为学校乃至当地政府赢得了荣誉。
  二000年,他跻身红花中心校校长岗位,随后的十二年,那是他以双重身份直面教书育人生涯的十二年!他既是校长又是老师,既要团结老师、不断增强老师的各种素质,又要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在共同教好管好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问:你是如何发现学生的领导才能的?
  他说: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发现了学生领导才能相关潜质,比如:性格、激情和自信心。较强的各种能力,包括创造、交往、沟通、掌控、合作与配合、沉着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毅力。大胆表白、不服输的特性。等等,当然还有很多。
  作者问:一些老师评价某些学生时喜欢用以下词语,如,好管闲事;调皮捣蛋;好充大头;花岗岩脑袋;不思上进。你对这样的评价是什么的一种态度?
  他说:我认为至少是对学生领导才能潜质认识的一个误区,反正我不敢苟同。
  这就是真实的莫怀逢!

莫怀森,支书主任一肩挑
  蛇年正月十四上午十时许,近百名村民直接冲上黄姜石场,火烧厂房,捣毁设备,撬翻车辆,砸烂手机正当刀棍相向的关键时刻,一位中年汉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出事现场,放开洪钟般的嗓门大声呼喊:都给我住手!警察马上就到!!一场眼看不可避免的打杀恶斗终被制止。他,就是龙燕村委支书主任一肩挑的莫怀森。
  莫怀森历任村民小组长和村治保主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入的党,在村里,他以有独特见解和敢说敢干著称,他把几个小孩送进大学后,就专司村务公益事业。二00五年任村支书至今,他牢牢地把握上级对本村的扶贫机遇,四面出击找资金找项目,加速全村环卫和自来水以及村路硬化建设。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先后修建了龙塘、大营、燕子寨、黄姜四自然村的水泥砼路五点六公里;二00九年争取到了黄姜五保村项目,完成燕子寨白沙坝的新建项目,灌溉面积四百五十亩,受益人口八百五十人;二0一0年,龙燕村卫生室建成(黄姜),完成了龙塘水利三面光一千五百米的修建任务,灌溉面积三百亩,受益人口八百四十人;至二0一0年底,全村委六百五十九户人家建成沼气池四百二十座,过半农户用上了沼气;种养殖业也有长足进展,精品农业除了烤烟和马蹄外,养殖业也从散养户向养殖大户转移,由于村委帮群众解决了贷款问题,全村年养殖并出栏五十至二百头活体猪的农户就有十五户。二0一一年全村宣布脱贫,村委的办公环境也焕然一新。
  脱贫后的龙燕村,村委在发展,党员思进步,村民想更富!黄姜大虎山石场开采方桂林老板和黄姜自然村的开采合同到期,双方需再续订三年,正月十三晚上由莫怀森主持召开的村民户主会上,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及有关事项都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村民代表也同意签订延续协议,但小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员没能及时赶回,不明真相,才发生了本章节内容开头惊心动魄的那一幕

  思勤江,自北向南,缓缓地流淌着,她像一条美丽的绸带,环绕着身旁的一个个壮乡瑶寨;她宛如一位娴静的少女,轻轻地摆着柔软的腰肢;她又似一位慈祥的母亲,温柔地环抱着美丽的家乡。
  “十二五”规划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实施了打造红花垌十里特色农业经济带,再造十万亩经济林地,建设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红花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实施战略的前沿阵地,处处活跃着众多共产党员疲惫而伟岸的身影

  正是有了这些基层共产党员的默默奉献和不懈努力,红花镇荣获了诸多荣誉:贺州市招商引资工作十佳乡镇、贺州市社会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先进单位、钟山县粮食生产先进镇、钟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朋友,当你在百忙之中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说,红花镇的共产党员不应该值得祝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