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机关党建工作

广西党史故事|壮族人民的好儿子—— 拔哥韦拔群

作者:余曼琴 编辑:钟丽珍 审核:董明权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2-25 10:20:41 浏览次数: 8236次 【字体:A+A-

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今属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烈村),1894年的大年初一,在一户富裕的壮族人家,一个男孩出生了。家里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便给孩子取名韦秉吉。转眼20多年过去,男孩长大成人后,他志向远大希望自己出类拔萃,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韦拔群。

一心想着干大事的韦拔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1914年离家远行。他看见了东兰之外的世界,也看见了一个破败不堪的苦难中国。他在一封信里写道:“游历看天地,黑风卷血雨。老天无情义,善良受人欺。”可见,革命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游历两年回到家乡的韦拔群开始进行大量的革命尝试。他参加“讨袁护国”运动,去贵州讲武堂学习军事,接触《新青年》,了解马列主义,加入“改造广西同志会”。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因为按照他的家境,不革命日子一样过得下去;他不是一个只想着自己的人,因为他闹革命,是想让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下去。此时的韦拔群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军阀割据下的腐败政府和地主豪绅是农村苦难的根源。但是按照当时的情况,他的家庭也应该是革命的对象,韦拔群会怎么做呢?

韦拔群将自家土地无偿分给贫苦百姓耕种,得到底层劳动人民的拥护。当时国民党东兰县政府编印的《东兰县政纪要》记载:“本县自民国十年(1921)间……韦拔群倡行共产,一般青年群众,受其邪说煽惑,趋之若鹜……”19219月,韦拔群与陈伯民、牙苏民、黄大权等一批进步青年秘密成立了“改造东兰同志会”。大家卖牛买枪,歃血为盟,正式开始了有组织、有武装的革命斗争。这一年,韦拔群27岁。

韦拔群认为发动群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群众办好事,所以他就考虑为群众办两件好事:对上请愿,对下清算。

对上请愿,对下清算;凝聚人心,壮大队伍。韦拔群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同时也成了反动军阀和地主豪绅们最痛恨的对象。双方摩擦冲突时有发生,其中最为激烈的当属“东兰惨案”。

1925年,韦拔群在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的北帝岩开办了广西的第一个农讲所。农讲所宣传的是反对地主收租、放债、雇长工,反对政府的苛捐杂税,打倒军阀和土豪劣绅。这一点,在韦拔群写的一首山歌里可以得到印证:“右江青、红河红,天下工农一样穷;为何穷?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剥削我们工与农。工与农,快起来,闹起革命把头抬。”这无疑进一步刺激了当时的腐败政府和地主豪绅。

1926年,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命令龚寿仪带领一个团,到东兰清剿旧桂系陆荣廷的残部。东兰县知事黄守先趁机呈上韦拔群的各种“罪状”,随后大军“清剿”武篆地区。农讲所被捣毁,农民运动骨干和革命群众500多人被杀害,多个村庄被烧毁。韦拔群带领大批革命群众突围转移到西山的山洞里,与敌人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较量。

在敌人残酷的镇压下,革命队伍始终没有放弃斗争。韦拔群在西山成立了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开展游击战,成立锄奸团,秘密处决反动乡绅。当时恰逢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工农运动出现了高潮。韦拔群抓住这一时机寻求外界帮助,他把《请看盗阀官僚劣绅土豪烧杀东兰农民之惨状》的快邮代电发往广州国民政府和各大报馆,争取外界对东兰农民运动的普遍支持。这一行动促使驻扎东兰的新桂系撤回百色,最终广西省政府作出了“缉拿元凶,赈恤受害农民”的决定。

右江地区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截至 1927年3月,东兰有区农会11个、乡农会134个,有农民自卫军共500 多人、农会会员8700余人。这段时间发展壮大的力量,为三年后胜利发动百色起义奠定了基础。1930年红七军主力北上,韦拔群被安排回东兰继续发展新的力量。

红七军主力离开后,右江革命根据地遇到新桂系军阀的疯狂“剿杀”,反动派不断出重金要买韦拔群的人头,最终韦拔群被叛徒韦昂惨杀,在杀害韦拔群后,凶手韦昂、主谋陈的伯离开东兰,去了柳州。后来,韦昂被地下党秘密处决,陈的伯于1962年在柳州融水被陆宗祥抓获。                                                                                           韦拔群全家有18位亲人为革命壮烈牺牲,在他的影响下,东兰县有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1600多人随红七军北上远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兰籍士兵中有2266人被确认为革命烈士,烈士数目居广西各县之首。

毛泽东曾说:“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他还评价韦拔群:“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过去韦拔群同志就在那里领导人民闹革命,后来为革命牺牲了。他就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

他的名字叫韦拔群,但在东兰,人们更愿意亲切地称呼他为“拔哥”!